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愈发严重,隔离病区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的被感染风险提高,所以他们必要具备一定隔离、保护措施,这便是小编今天要给大家科普的--医用防护服。
医用防护服包括医疗环境下专门穿戴的各类服装,因此分类方法很多。小编在这里主要根据用途和使用场合的分类进行介绍。
1、日常工作服是指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穿着的白大衣,又称白大褂,这一类防护服只起到日常的基本防护作用,大多为纯棉或涤纶织物。
2、手术服是指在手术室内穿着的专门设计的服装。其所用材质需要具有防护性能,能阻隔病毒、细菌等,手术服主要是由水刺非织造布制成。
3、隔离衣是指医护人员接触病人、家属探视病人等场合下穿戴的服装。其通常由无纺布材料制造成,或与具有更好防渗性能的材料如塑料薄膜(PE膜)结合制成,即PE膜+抗菌胶+SMS/SSS无纺布。
4、防护服是指医疗急救、进入传染病区、电磁辐射区等特殊区域的人员穿着的服装。其通常由SMMMS/SMMS无纺布外表进行抗菌、抗静电等处理制成防护服。
事实上,目前抗“疫”前线的医用防护服的需求量还比较大,仅武汉一线的医用防护服需求,已远超于正常时期我国产量供给。战“疫”早期,湖北提出的医用防护服需求清单一度高达每日10万套,而2019年,我国国标医用防护服总产量仅40万套,此次疫情短缺的医用防护服正是上述介绍的第四种医用防护服。每天跟血液、细菌、病毒打交道的“白衣天使”正时刻处于高风险之中,他们保卫着病人的健康,医用防护服保卫他们的健康!这就要求使用的防护服要具有“三拒一抗”的功能。
防护服不仅要排湿透气、穿着自如,还要让医护人员免受诊疗过程中病毒、细菌等各种污染物的感染,抵挡住水液、酒精、油渍侵入,而且要有效抗静电,甚至防止灰尘进入。
由于采用微纳米级别的医卫防护非织造材料,防护服的基础要求就是“三拒一抗”,即拒水、拒血液、拒酒精以及抗静电。这样的复合材料能够最终靠不一样的材料复合,如用聚乙烯/聚丙烯纺黏非织造布,与透气微孔薄膜或其他非织造布复合,或用水刺非织造布与透气微孔薄膜复合,或用木桨复合水刺非织造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医用防护服材料的几种性能有严格标准,下面跟随小编来看一看。
6、左右手握住防护服连体帽衣袖的同时,绷住脚尖,双腿依次伸入防护服裤腿中。
11、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。(佩戴前检查有没有破损。置于眼部或合适部位,并检查有没有戴牢。)
14、检查防护服适合性。(在穿戴好防护服后,能够最终靠以下三个动作:举双臂、弯腰、下蹲,检查防护服是否选择正真适合,穿戴方法是否正确。)
15、进入隔离病房。(凡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需戴第二层乳胶手套,必要时戴呼吸头套)
1、污染区隔离病房工作结束,脱掉外层乳胶手套(摘去呼吸头套)并实施手卫生。
2、进入隔离病房缓冲前室,摘除护目镜或防护面罩。(将护目镜轻轻摘下放入医疗废物容器中,如可重复使用则放入固定回收容器内集中消毒,注意双手不要触到面部。)
4、打开防护服门襟,从上向下拉开拉链。(注意戴手套的手不可碰及防护服内面及内层工作服)
6、一边从上向下,一边从里向外翻脱防护服,脱到手腕处需连同手套一起从里向外翻脱掉,脱除过程中要防止防护服外表面粘覆的危害物接触穿着者。(脱掉手套的手不可触及防护服外表面。)
7、脱到脚踝处,如需可请其他人协助或坐在椅子上依次将双脚从防护服裤脚中取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