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铁嘴小娃娃,功夫顶呱呱。张嘴要吃布,吃完就合住。”这是我小时候听到的一个谜语,谜底是剪刀。剪刀,是我国古代一项了不得的创造。《古史考》说:“剪,铁器也。用以裁布帛,始于黄帝时。”现在发现最早的剪刀什物是西汉时期的,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前史。这一时期的剪刀,又称“铰刀”,原料多为熟铁。形状也和现代剪刀大不相同,剪刀中心没轴眼,也没有支轴,将一根铁条的两头锤炼成刀状,并磨出尖利的刃,然后把铁条弯成“S”字形,使两头的刀刃相对应,看上去有点像现代的镊子。古诗句“绿波浸叶满浓光,细束龙髯铰刀剪。”描绘的便是这种剪刀。
唐代以来,剪刀的制作流程与工艺日益完善,并州(今山西太原)是唐代闻名的剪刀制作中心,所产剪刀原料精巧,尖利无比,闻名天下。杜甫有诗句赞曰:“焉得并州快剪刀,剪取吴淞半江水。”五代时期,中心安有支轴的剪刀也被创造出来了,这种“支轴式”剪刀规划精妙,契合力学原理,用起来十分快捷,一向沿用至今。
跟着剪刀的创造,一个陈旧的工作,成衣渐渐的呈现。剪刀和针线、熨斗并称古代成衣的三宝。“秋霜欲下手先知,灯底成衣剪刀冷。”剪刀是我国历代服装演化的前史见证。剪刀还催生了一门灿烂的民族艺术——剪纸。一把剪刀,一张纸,纵情地展现出长叹中的喜怒哀乐,自然界的风云变迁。“叶逐金刀出,花随玉指新”,剪刀也是美的创造者。
笔者是一位民间老物件保藏爱好者,二十多年来保藏了大大小小的老剪刀数十把。其中有一把晚清时期的老剪刀(如图)最受我的珍爱。该剪刀为黄铜质地,长9.5厘米,宽3.5厘米,重约130克,剪刀全体呈鹤形。这把剪刀以鹤眼为轴,鹤嘴为刀,合起来,宛如天外仙客,身形高雅;一翻开,又恰似翩翩展翅,鹤舞九霄,造型十分美丽。虽历经百年风雨,包浆深沉,却仍然保存无缺,鹤羽清楚,绘声绘色。
传统风俗以为剪刀能够给人类带来平安和吉利。旧时江浙一带习气在门楣上悬挂剪刀,用以镇灾除邪。至今,广东一些区域还有在新婚典礼上给小夫妻赠送凤凰剪的风俗,涵义凤凰于飞,长叹美满。